2019年11月11日 星期一

關於《備課、觀課,議課》二三事(四)~再談公開課裡的備課與議課


        12年國教正式實施3個月了,各校的公開課實施現況正處在1年前我所擔心的道路上。2018年12月的撰文【反思性實踐觀點下的觀課與議課】,看來沒有獲得重視、也無法改變現況。但,不能放棄啊,底下簡短再提醒一次!

一、關於備課
(一)若備課成員是任教過該班的所有老師們根據學生目前的「學情」來備課,這樣的備課才有可能是接近學習者為中心的共備設計。這樣的公開觀課與議課,參與共備的教師才會聚焦在學生的學習上。

(二)若備課成員並非公開課班級的授課教師,例如學年備課、領域備課甚至進展到跨校共備,那共備的重點自然僅能著重在教材與教法為主的教師中心共備設計。此時辦理的公開觀課與議課,參與共備的教師是「無法」聚焦在學生學習上的。因為他們會希望瞭解教材與教法可以改進的地方,而不是這樣的教材這樣的教法學生如何學習。在這情況下,尊重教學者的原創、以及教學者的個性、專長的「簡易備課」,是比較合適的共備方式。

(三)那種「場面很大的共備」、或『場面很大的名師共備』,本質就只是『教材與教法的研習』,不可能針對你學生的需求來共備。

二、關於議課
若教育的哲學觀點仍維持和以往一樣,則公開觀課和教學觀摩會並不會因為有了「共同備課」、「說課」而不同;若教育的哲學觀點仍維持和以往一樣,則公開觀課的「議課」和教學觀摩會的「檢討會」,兩者的差異就只有名稱不一樣,其本質則完全相同:都是提出對教學者的建議。
關於議課時許多教師習慣「提出建議」,有幾點需要特別關注:

(一)所謂的「建議」,在沒有「信任」與「對學生有利」的堆疊下,都是刺傷教學者的把把利刃,不應任意為之。

(二)觀課者並不是教學者,也不曾在同一時間同一場地和同一群學生進行同一場教學,而我們也只看了一場的公開課,因此以自己的觀點與自己的教學經驗,立即給予教學者建議,連「師資生都可以現場提出數十點的建議」,因此「建議」不應任意為之。

(三)在議課的場合給了教學者再多的建議,也沒有任何一位老師能夠立即學會,因為既然稱為「建議」那代表只呈現「結果」,並沒有讓教學者學會:在教學的瞬間如何判斷下一步該怎麼做。因此「建議」不應任意為之。


那麼該如何進行議課呢?
(一)負責任的公開課,重點是在「議課」而不是「備課」。以往的教育哲學觀點總是認為:花大把的時間討論如何教、怎麼教,老師自然可以教的很好。因此師培機構總是以好幾個學分、好幾年的時間來訓練學生如何設計教案,但是這批學生進入教育職場真的就會教學了嗎?因此公開課的重點不應著重在備課,而是要讓所有的老師花時間在「討論剛剛學生怎麼學習」上啊。

(二)改變以往的教育哲學觀點,低頭承認「教法、教材、學生、授課情境、授課環境」兩兩相互影響,努力的、真誠的、坦白的、直率的在議課的時候將這五樣彼此相互影響的黑盒子打開,我們才能在議課現場培養許多知道學生怎麼學習的好老師啊!

(三)找一位在議課現場能若無其事的示範如何聆聽、串聯與返回的議課主持人。議課的主持人極其重要,要鼓勵參與者針對影響學生學習的面向相互聆聽、串連,討論如何改善學生的學習,甚至若有似無、溫柔的呵護公開、民主、與追求卓越的議課場合,絕非「一個輪一個,自由發言,沒有串連」。


結論:由任教過該班的所有老師們根據學生目前的「學情」所做的備課;關注「學生如何學習的觀課」;孜孜計較「教法、教材、學生、授課情境、授課環境如何相互影響學生在那一堂課學習的議課」;找一位在議課現場能若無其事的示範如何聆聽、串聯與返回的議課主持人,整個公開課才會是具有反思性實踐的備課、觀課與議課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