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24日 星期六

12年國教的素養,到底是competence?literacy?還是ability?

        哲學觀不同,同一個名詞包含的意義也會不同。博雅哲學觀點,認為素養就是聽說讀寫的綜合技能,只是一個基本技能,因此「能力」是除了基本技能外更深的概念,他結合技能、結合知識,更結合態度;這樣的觀點一直延續到Science for all時期,所謂素養,指的一直是普普、一般、大眾都能理解的領域,很像大學的「通識課程」。九年一貫課程講求基本能力時代,也在提「不要背不動的書包,要培養帶著走的能力」,因此自然科學中也有所謂的8大素養:過程技能、科學與技術認知、科學與技術本質、科技的發展、科學態度、思考智能、科學應用、設計與製作。由此看來,能力到此為止還是遠高於素養,直到12年國教。從12年國教開始,說的好像能力的境界比素養低,這真的是有權力潤飾的人哲學觀點的問題啊。現在看著這張宣傳相片,各位是否也陷入同樣的疑問?12年國教的宣傳是「利用素養培養帶著走得能力」,好熟悉的句子啊!似乎這群有權力潤飾的教授長官們自己也混亂了。到底素養是重點?還是能力是重點?

        蔡清田教授對於12年國教著有3本書籍,其中「國民核心素養:十二年國教課程改革的DNA」說道:所指「素養」,同時涵蓋competence及literacy的概念(蔡清田,2014:2-3),是指一個人接受教育後學習獲得知識(knowledge)、能力(ability)與態度(attitude),而能積極地回應個人或社會生活需求的綜合狀態。其中「competence」應該是 the ability to do something well的概念。而「literacy」才是西方教育界一直以來所說的素養。唯獨蔡教授以及12年國教團隊的教授們獨排眾議,說明台灣的12年國教裡面的素養,同時涵蓋competence及literacy的概念。十二年國教總綱種子講師宣講問題第一輯中更明顯表述「核心素養」與「基本能力」的差異,其謂:核心素養承續十大基本能力,但可彌補十大基本能力的涵蓋範疇不全、區隔不清以及缺漏重要生活議題;核心素養的理論依據較十大基本能力之理論依據來的精確且周延,不易形成混淆。

        真的嗎?現在的教授重新訂一個分類標準,將十大基本能力各自歸位,然後說:十大基本能力精確、不周延,易形成混淆。好像以前擬定九年一貫課程的那一群教授們個個都是笨蛋似的。而且涵蓋的面向又回到零散的知識而不是精簡的概念,一變再變的名詞,有沒有可能只是為了呈現現在有權力潤飾的教授長官們的存在感啊?


        但不論我們怎麼呼喊,12年國教已經無法走回頭路,我們也無須去爭辯素養、能力孰重孰輕;一不一樣;或沒包含誰?因為教育想達到的願景,一直以來都很清楚~概念、能力、情意(知識、能力與態度?)都很重要,我們應當持續著重歷程,以求達到願景來臨的那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