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28日 星期日

混齡教學二三事

有些現職的教育工作者反對偏鄉小校實施混齡教學,原因尚未深究。但從現實層面看來,混齡教學時常在真實的生活情境中發生,諸如學校社團教學、實驗課程教學、戶外教學、特教班或資源班教學、大學的插班生、工作職場的所有學習,都是混齡的真實現況,因此一點兒都無須排斥。偏鄉小校實施混齡,在不更動、縮減現有編制的情況下,每班的教師人力增加了、學生人數多一點、班上的差異多一點,學習的優勢便在於:

1、容易協同學習 

2、容易看見差異

3、容易進行探究

        一對一的家教,學生所知道的差異僅有他對面的老師;在家教育,學生所知道的差異僅有家裡的學伴。因此,許多在家教育的人都會千方百計與相同的團體互動、尋求更多的刺激與差異。然而,心若沒有改變,就算不混齡,課堂中也會對差異視而不見。讓學生能透過理解差異來學習,才是開展與自己對話、與他人對話、與世界對話的機會啊!2018年01月26日於瑞芳國小辦理的新北市混齡教學培力工作坊,場內近60位學員有的是導師、有的是英文老師、有的是社會老師,只有4位自然老師。但那3個小時中,我確信了「協同」、「探究」、與「差異」間可以相互學習,而且更令人驚豔。因為許多超越教科書、更高層次的實驗探究竟然是由非自然科教師所提出,當這些差異在友善的場域相互分享、聆聽時,沒有階級的協同學習就產生了。

        上面出現在教師培力研習場合的景象(協同、差異、探究),應該每一分鐘都出現在學生的課堂上啊!期待這些與我一同學習的夥伴們,能將當天的感動化為行動,帶回您的學校、帶到您的課堂。










4 則留言:

  1. 請問 2018 年 的混齡學習 已經包含其他科目 如數學 國文 自然科學 等科目 由於大腦發育的差異性 如果避免掉 學習上的障礙
    或是 執行者老師的能力是否有關 ? 你有何見解?

    回覆刪除
    回覆
    1. wanaocean,您好
      大腦發育的差異性是學習的關鍵之一,但卻也一直存在於每一個個體。所以,就算沒有混齡,身為教師的我們也是每天都與大腦發育不一樣的學生進行教學與學習。新北市的偏鄉混齡,規定同一學年段(1和2、3和4、5和6年級)一起混齡,相信可以將這部分的不安降低。
      其次在您所提到執行者老師的能力部分,其實這也是關鍵因素之一。能力可以學,而且有經驗的老師學得更快,但裝睡的人叫不醒;不願改變的教師同樣也無法在教育哲學上做轉變。所以,我的看法仍是「心若沒有改變,就算不混齡,課堂中也會對差異視而不見」,依然以教師中心的方式講述、解說、演示,那樣做的話,不僅混齡不會成功,連課堂教學也不會達到杜威所提到的境界。

      刪除
  2. 我們的孩子就可憐了。
    1~6年的都混在一起讀,都一年級下學期了,都我了催老師,可以給孩子寫點他的名字或寫點什麼的,不要都只看到學畫或做一些切的打的。
    手冊只是輕度,這樣的混讀教育,我真的很質疑,讓孩子學、讀到什麼😣

    回覆刪除
    回覆
    1. 混讀,想知道目前在何處實施?有些觀點,其實1-6年級都可以適用,好好規劃,每個學生都能學習。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