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17日 星期二

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國小職前教師教學法探討_10601_空氣的存在_POE教學法第一次詮釋

請以小組為單位,重複觀看影片、PPT、參考文獻進行省思,於10/21(六)晚上11:59前以一份World檔回答下列問題至雲端硬碟中。

(1)教案及微試教影片是否涵蓋「空氣」單元的重要概念?佐證資料為何?

(2)教案中的關鍵問題足夠嗎?有出現在教案和微試教影片中嗎?佐證資料為何?

(3)何時該用POE教學法呢?它和五E學習環教學法有何異同?佐證資料為何?

(4)POE教學法的預測(Prediction)是什麼意思?什麼是預測問句?試舉例說明。佐證資料為何?

(5)POE教學法的解釋(Explanation)和五E學習環教學法的解釋(Explanation)有何異同?佐證資料為何?

(6)台灣學者邱美虹、林世洲、湯偉君、周金城、張榮耀、王靜璇等人(2005)將POE教學策略修改為POEC教學策略,基於原POE之「預測(Prediction)—觀察(Observation)—解釋(Explanation),加入「比較(comparison)」。而此一改動主要是為了凸顯White與Gunstone(1992)所提到POE教學策略中「對具爭議的觀察結果進行討論將使學習更有價值」所作的轉變。而賴慶三(2009)也融合 White & Gunstone(1992)的 POE 教學策略和王美芬、熊召弟(2000)的 STS 教學模式,提出「邀請(Invitation)—預測(Prediction)—實作(Operationg)—討論(Discussion);iPod」教學模式。
你覺得有需要嗎?佐證資料為何?

(7)教案及微試教影片符合「POE教學法」的設計嗎?符合「五E學習環教學法」的設計嗎?佐證資料為何?

(8)請觀看微試教影片中,以箭頭圖形畫出「教師、學生」之間的語言流動情形,從中可以發現什麼?

(9)請以「空氣」為單元,重新寫一份你最滿意的的POE教學法簡案(一節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