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下是自己一邊操作實驗,一邊錄製的小短片,地點就在教務處的辦公室內。從影片中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到好玩、有趣的地方?請看影片後段第8秒左右的位置,「剛被我用嘴吹熄的蠟燭,怎麼在打火機還沒靠近『燭芯』前,就燃燒了起來」?這種隔空點火的方式可是見證奇蹟的一種方式?
其實,細心點的夥伴應該可以注意到:影片中點火的位置、點火的時間與蠟燭隔空點火有一定的關連。有看到蠟燭「被吹熄後仍留下的『白煙』」嗎?那段「白煙四周」除了含有蠟燭燃燒後的生成物~二氧化碳外,還包含另一種生成物~水蒸氣,以及「奈米級的碳粒子」與「尚未被燃燒的蠟蒸氣」。
我們想想:「用鑷子夾住燭芯底部,讓蠟油無法藉由毛細現象上升至頂端,燭火因此慢慢熄滅,那似乎可以證明蠟油就是蠟燭燃燒時的燃料」。但從影片又可以發現:「打火機的火移近剛被吹熄還白煙裊裊的蠟燭時,『只是靠近、沒有碰到燭芯』,蠟燭就再度燃燒起來。這似乎顯示『燭芯與打火機』之間有種我們沒有看到的物質在進行燃燒現象,以致於最後蠟燭被點燃」。那,「我們沒有看到的物質」會是蠟油嗎?應該不是。因為蠟油仍然必須依靠燭芯的毛細現象才能持續燃燒,我們從日常的經驗裡並沒有用火直接點燃蠟油燃燒的經驗,所以當我們以火直接燒炙蠟燭底部時,僅能使蠟燭融化成蠟油而滴下,而不是使蠟油燃燒。所以,那段「我們沒有看到的物質」應該是蠟蒸氣,換句話說,蠟燭燃燒時直接的燃料是蠟蒸氣而不是蠟油。
蠟燭燃燒時,會在蠟燭的「燭頂」形成一個凹槽,這個凹槽是盛「因熱融化的蠟油的地方」。這些受熱融化的蠟油會慢慢順著燭芯以毛細現象的作用力爬到芯頂,再因受熱而使蠟油的氣化,轉變成蠟蒸氣而做為蠟燭燃燒時的燃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