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30日 星期一

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教法」上的經驗分享_康軒版「樂器聲音的大小」運用「五E學習環教學法」的可行策略

        第三次在不是自己熟悉的場域與不是自己熟悉的學生進行公開課(教學觀摩),自己主觀的感覺:進步許多。畢竟為了這次的公開課(教學觀摩),我一個月前便與二重國小教務主任聯繫,在取得首肯後,利用自己的休假入班教學兩次,共3節課。在這3節課中,我逐漸抓到學生的學習節奏、思考模式與班級導師、自然老師的教學風格,接著修改原先設計好的教案藉以符合這班學生的學習風格,最後呈現了底下影片中的教學現況。

        這堂課希望呈現的,是我嘗試運用「五E學習環教學法」進行「樂器聲音大小」的教學,教學重點在「學習者可以瞭解影響音量大小的因素察覺不同的辦法,常也能做出相同的結果;察覺運用實驗或科學的知識,可推測可能發生的事」。很開心,這些教學目標在有限的時間裡有學生達到了。

        「五E學習環教學法」包含:投入Engagement、探索Exploration、解釋Explanation、精緻化Elaboration、評量Evaluation等五個教學流程。國內外有關五E學習環教學法的教案大多呈現「科學與技術認知」素養上的教學流程,忽略能力指標上有關能力的教學與檢核。在這次的公開課(教學觀摩)中,我倒是特別將「6-3-2-1察覺不同的辦法,常也能做出相同的結果」與「7-3-0-1察覺運用實驗或科學的知識,可推測可能發生的事」這兩項能力明確的在「精緻化Elaboration」與「評量Evaluation」兩個流程中呈現。

        有同仁問我:在教師甄試中,試教委員看的是「教學者在單元中概念知識的教學」,還是「教學者在單元中科學能力的教學」?這個問題很妙,因為就我自己的認知,是兩個都要看!如果一位老師概念清晰、能利用合適的教學方法讓學生進行有效率的學習、也能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到能力,這種老師為何不挑?

        現實是:千里馬難覓,伯樂也並不多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