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27日 星期日

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教法」上的經驗分享_南一版「熱的傳導實驗」融入「科學本質教學」的可行策略

        科學本質(Nature of Science)的意涵雖然眾多學者有其不同的認知,在此我採用高慧蓮和蘇明洲( 2004)的看法,將科學本質區分為三大內涵:

一、科學知識的本質,包含累積性、暫時性、可重複性、創造性、公開性、可預測性

二、科學探究的本質,包含質疑性、經驗性、實證性、觀察是理論蘊涵的、科學方法的多元化、 邏輯推論性、科學的限制

三、科學事業的本質,包含倫理與道德原則、科學家的身份、科學社群的重要性、STS的相互 影響

        本影片所融入的科學本質為科學探究的本質~質疑性。教科書、教學影帶、參考書是一般人眼中知識來源的權威,我在一節課40分鐘內,先進行科學過程技能教學,之後嘗試以引導式探究教學法讓學生發現問題,並對教學影帶的實驗設計提出質疑,最後提出解決的方法。

        這部影片是國立教育大學盧秀琴教授的研究所高材生何孟哲老師於2009年5~6月幫我拍攝的。當初會答應讓孟哲拍自己的教學實況,主要是為了幫他完成學業論文 ,並且藉此改進自己的教學缺失。很感謝盧秀琴老師對這部教學影片的肯定與鼓勵,這是我決定將影片放上來的關鍵因素。1980年代以來,台灣的科學教育在眾多本土教師及學者的努力下逐漸朝科學素養的方向起步,那時的台灣省教育輔導團教學演示的功力深厚,一直是我想要學習的典範。1990年分發到學校任教時就曾經被他們現場教學的功力震撼,那時自己年輕視淺、能力不足,根本無法躬逢其盛。因此這19年來,我一直都希望在文獻與實務的獨自摸索外能夠有位專家師傅能夠帶領我這個駑鈍的徒弟,往教學藝術化的殿堂邁進……



參考資料:
高慧蓮和蘇明洲(2004): 科學本質的理論回顧與課程設計的實例分享。論文發表於「九十三學年度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課程研討會」及刊載於「科學課程論述(II)」論文集, 頁279-310。(NSC 92-2522-S-153-012-)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