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伸閱讀:
新營高中莊立山老師一月底在實驗演示時發生爆炸(聯合新聞網)。
底下連結是他事後的省思([FB] 新營高中老師: 莊立山- 看板Gossiping - 批踢踢實業坊)
在高中還有願意親自演示、甚至帶著學生進行實驗的老師,這是多麼難得啊!但這麼優秀的老師,有時也會『被自己的教育信念提醒、反撲、甚至勸告』~而他的反省,值得所有夥伴看一下(強烈建議)。他說:「一直以來,我都把『危險』當成課程的調味料,不論是胸口碎大石、釘床、氫氣槍、乾冰 炸彈、真空砲...等等,都可以在孩子的驚呼聲中添加不少學習的美味」。莊老師真誠的省思,其實揭露了目前檯面上眾多『科學演示』名師在「科學探究與實做」上的誤解啊。
單純以趣味、新奇、危險...等因子所進行科學實驗、科學實做、科學演示,雖能吸引學生來學習,讓該節課堂充滿驚呼、充滿疑惑、充滿喜悅、充滿學習的動機,但那只是引發了學生的「外在動機」,簡而言之,這種外在學習動機就像學生為了得到獎勵而去努力學習一樣,學習的目的在「取得獎勵」,我們要學生真正學會的課程只是學生的「附帶紅利」。這樣的學習,的確可以很快樂—如果我們將學生當作「巴夫洛夫的狗」(古典制約理論)。
新北市自強國小許以平校長對於學生的學習、教室內師生語言的互動相當有看法,他曾說:真實的學習過程不會永遠是有趣的、快樂的;若沒有枯燥、百思不得其解的思考過程,學習的樂趣只會是短暫、不會長久的快樂。學教育的夥伴應該都瞭解「Aha!」所代表的意義,但「Aha!」不是在孩子的驚呼聲中產生,它應該是在孩子百思不得其解的思考過程中油然而生,甚至「應該是在孩子百思不得其解的思考過程中、在與同學的相互對話理解中,油然而生」。身為一個教育者,這是我們必須不斷提醒自己的地方。
讓我們用友善的班級經營,及高品質的學習,贏回學生內在的學習動機吧。
友善的班級經營,因此沒有階級,沒有競爭,沒有強迫,只有認真理解夥伴真實思考脈絡,相互咀嚼對方認知的心;高品質的學習,無需老師多話解釋,無需行間處處巡視,無需反複考卷練習,只需相信學生辦得到,相信學生能夠一同挑戰難題,相信學生能從難題中學會根基;信任教師社群能相互學習,信任教師可以學習看懂孩子的需要;贏回學生的內在學習動機,無需透過獎勵,無需借助遊戲、魔術、桌遊,無需尋求競賽,也無需使用眾多技巧,無須固執在個人學習,只要營造友善情境,只要提供jump探索挑戰,只要謹記忍住不說答案,只要最快時間內進入小組學習,課室探究教學若從科學教師對科學探究的信念來分類,教學實務上看到有四個層次:
1、利用炫麗教具、科學演示吸引學生,但和課程無直接相關或在課程中做競賽。
2、利用炫麗教具、科學演示說明科學理論或取代課本內容。
3、利用教具、科學演示,精鍊問句引導學生延伸學習。
4、利用課本內容、精鍊問句,學生便樂在其中,想一直探索下去。
若從科學探究的作法來分類,科學探究的類型則可以區分為四個層級:食譜式探究、結構式探究、半結構式探究以及開放式探究,各自可以訓練學生不同的科學素養。下表是我整理各方文獻後所作的表格,提供大家參考。
層級(鷹架給予程度)
|
探索
|
解釋
|
交流
|
評價
|
探究類型
| |
定義和確認問題(形成問題與假說)
|
設計與實施調查(設計研究方法步驟、產生數據)
|
分析資料或證據;使用模組與解釋(詮釋數據、建立論證)
|
溝通發現(說服、辯護)
|
檢核、回顧與評估
| ||
形成科學議題
|
解釋科學現象
|
科學舉證
| ||||
層級零
|
給與
|
給與
|
給與
|
開放
|
開放
|
食譜探究
|
層級一
|
給與
|
給與
|
開放
|
開放
|
開放
|
結構探究
|
層級二
|
給與
|
開放
|
開放
|
開放
|
開放
|
引導探究
|
層級三
|
開放
|
開放
|
開放
|
開放
|
開放
|
開放探究
|
最後,我想說的是:讓學生感受到學習後的快樂、甚至樂在其中的探究實做,這或許是科學教師更應努力開闢的道路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